这段时间,DeepSeek的全球出圈,“杭州六小龙”的全民热议,让浙江站在了科技创新的风口之上。
2月13日,浙江省委书记王浩主持召开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座谈会。
李震宇 摄
座谈会上,20家企业、高校、科创平台和科研院所负责人先后发言,其中,就有近来特别抓人眼球的阿里云计算、宇树科技、零跑科技、强脑科技、游科互动科技、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杭州研究所等等。
他们缘何成为省委书记的座上宾?下一步,浙江如何落子科技创新?
01企业是创新的主体
SpaceX打破国家航天垄断,开启商业太空探索时代;宁德时代高能量密度磷酸铁锂电池,助力中国新能源汽车全球市占率超60%……企业,是颠覆性科技成果的主要创造者。
这场座谈会上,企业是最重要的座上宾:在全球AI开源大模型中脱颖而出的阿里云计算;出品首个国产3A游戏大作的游科互动;第二家实现盈利的“造车新势力”零跑汽车……
“市场需求驱动、资源整合能力、利润激励等,是企业得以成为创新主体的重要原因。”浙江省经信厅高新技术及产业化处相关负责人表示,企业直接面对消费者需求,必须通过创新满足用户痛点。就像苹果公司彻底改变了手机行业,背后就是用户对便捷通信和智能设备的需求驱动。
图源:视觉中国
把企业放在创新主体的位置,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,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的创新,不光能促进自身发展,还能带飞一条产业链。
参会的荣盛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就是这样的龙头企业。
几年前,荣盛牵头成立了浙江省绿色石化技术创新中心,针对行业普遍存在的“两高一低”(生产能耗高、二氧化碳排放高、产品附加值低)现象,重点开展石化产品碳足迹评价技术体系、节能降碳绿色石化等技术研究,有力带动了石化上下游产业链的创新发展。
再如比亚迪、小鹏等汽车厂商基于阿里云智算集群,加速自动驾驶模型升级,提升座舱智能体验,重塑了企业竞争力和市场格局。
这对浙江有着极大吸引力。浙江正着力打造的“415X”先进制造业集群,正以产业链来促进集群发展,去年营收突破9万亿元,为全省GDP增长5.5%发挥了“压舱石”支撑作用。
今后,如果有一批龙头企业进行创新带动,无疑能进一步做大浙江经济基本盘。
02构建“三剑客”创新生态
座谈会的主角,除了企业,还有不少高校和平台。
这一逻辑不难理解。很多技术创新靠单一主体单打独斗很难实现:很多科研院所拥有原创技术,但是难以转化进入市场;企业拥有创新的动力,但往往缺乏资金、人才。
跨越这一鸿沟,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的故事,给人启发。
尽管当地资源禀赋不算丰富,但这并未阻碍企业奔向星辰大海的决心。他们和浙江大学、中科院等高校、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,与日本东洋纺、中石化等世界、行业优秀企业开放合作,探索出灵活多样的协同创新模式,也让企业立于行业不败之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