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月22日,第九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中欧班列(西安)全球合作伙伴对接洽谈会的税务单元专场活动——“税助东风·驰骋丝路‘一带一路’汽车出口税收协作与产业共赢对话”在西安国际会议中心举行。
这场由国家税务总局陕西省税务局、西安市税务局、西安浐灞国际港税务局联合举办,汇聚政府部门、境外嘉宾、行业龙头等160余人的深度对话,不仅为“丝路经济”注入强劲动能,更以税收协作的创新实践,为汽车“出海”绘制了清晰的路线图。
政策协同发挥“乘数效应”打通“陕西造”汽车“钢铁动脉”
作为古丝绸之路起点,开放基因已融入西安血脉。2024年,西安市进出口总值突破4117.99亿元,同比增长14.5%,其中汽车出口额达406.26亿元,同比增长86.9%。中欧班列(西安)开行4985列,同比增长25.1%。
此次活动通过跨部门联合解读出口退税、通关便利化、海外市场拓展、汇率避险等政策,帮助汽车出口企业扫除了政策盲点。活动还发布了《“一带一路”汽车出口税收服务白皮书》,系统梳理了税务监管和服务的政策体系、突出风险,创新搭建“政策赋能+服务护航+风险防控”三位一体税收服务体系,为汽车出海提供了更加精准的税务“合规导航”。税务、商务、海关、外汇四部门联合签署了《西安市“稳外贸促开放”多部门助力汽车出口合作倡议》,打造汽车出口服务生态圈,破解企业“出海”痛点,为后续精准服务夯实了基础。汽车出口企业、西安国际港集团、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、中铁集装箱公司西安分公司等签订的《支持汽车出口中欧班列舱位保障协议》,进一步打通了“陕西造”汽车的“钢铁动脉”。
在丝博会展馆内,省、市、区三级税务部门联合设立“护航丝博·税务服务驿站”,设置离境退税等税收政策展板,扩大政策受益面。税务干部通过政策宣讲,提升参会企业、群众的政策运用和合规经营能力,也让全球来客感受到“税务春风”的温度。
“今天的活动,既是产业政策的‘全面集结’,也是精细服务的‘双向奔赴’,让我们深刻感受到——政企同心,是破解难题的关键;部门协同,是优化服务的基石。”陕西省税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,近年来,陕西税务部门持续落实落细出口退税等税收优惠政策,构建跨境税收“护航体系”,帮助车企化解跨境涉税风险和争议;同时,联合外部门打通数据壁垒,拓展国际税收协定网络,降低企业“走出去”成本,支持汽车制造企业不断攻克技术难题,加速开拓海外市场。
龙头企业创新“出海范式” 合规为帆助力企业行稳致远
“面对极卷的市场环境,西安吉利始终坚守创业初心,稳健笃行、诚信经营、不做短期逐利,将合规与合法贯彻到拓展海外业务的每一步。”西安吉利汽车有限公司鲁文表示,“2025年西安吉利将持续扩充海外产品类型,将优质纳税信用转化为持续发展动能,强化‘一带一路’市场竞争力。”
在龙头经验与资源开放环节,在各汽车出口企业展示的“出海范式”背后,合规经营是毋庸置疑的压舱石。法士特近年来出口北美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,赢得国际市场广泛认可;陕重汽已在海外布局40个营销区,目前已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飞驰着来自陕重汽的重卡;欧尼斯二手车出口业务覆盖中亚五国、中东及欧洲近20个国家和地区;西安吉利依托集团国际化发展战略,2024年生产出口汽车超过六万辆,同比增长32%……
纵观全球汽车产业变局,中国汽车出口量跃居世界首位,2024年突破640万辆大关;新能源汽车国际市场份额突破35%,三电技术、智能网联等216项标准纳入国际规范;从单一产品输出到技术标准、管理模式的全链条出海,中国汽车产业正书写着“双循环”战略的生动实践。
西安国际港集团总经理袁小军表示:“作为中欧班列(西安)运营方,我们将以合规经营为准则、以优质服务为基础,持续做好班列提质增效和对外通道保障,建强“通道+枢纽+网络”体系,为汽车出口企业布局新兴市场、实施国际化战略提供一站式物流供应链解决方案。”
108条国际航线与18条中欧班列(西安)国际运输干线构建“陆空”双轮驱动、在德国杜伊斯堡、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等15个城市共建“汽车产业合作园”……西安正从“内陆腹地”迈向“开放前沿”。
下一步,陕西税务部门将依托《“一带一路”汽车出口税收服务白皮书》等活动成果,围绕实施数字化转型条件下税费征管“强基工程”,从提高政策落地效率、优化办税缴费举措、拓展管家服务半径、长效提升队伍素质等方面协同发力,推动红利释放更精准、跨境协作更高效、产业链条更坚韧、专业支撑更硬核,全力护航陕西汽车产业“驰骋丝路”。
当政策合力转化为产业动能,当税收智慧碰撞出共赢火花,一幅“税助东风破万里,丝路驼铃响寰宇”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。在这条横贯古今的丝路上,西安正以协同创新之笔,续写着开放发展的新时代传奇。